在26日舉辦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來自基層的5位優秀黨員干部,講述了在基層工作的酸甜苦辣,分享了艱苦奮斗創造幸福生活,服務群眾、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動人故事。
支部有力,萬事不難
“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黨員,黨員看支部。”山東臨沂市蘭陵縣卞莊街道代村社區黨委書記王傳喜說起黨員和基層黨組織推動村子發展的作用。
村兩委干部每天早晨6點準時開晨會研究工作,每月以“一會一欄一紙一單”嚴格黨的組織生活、規范村莊管理。同時,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實施舊村改造工程,經過十幾年努力,代村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如今成了村集體年純收入7000多萬元的先進村、文明村、示范村。
“有困難黨員沖在前,有利益讓群眾在先。”王傳喜笑著說,“看到群眾笑臉,我們心里幸福滿滿!”
陜西銅川市王益區紅旗街街道紅旗社區黨總支書記李秋蓮深感,“黨員帶頭、支部有力,沒有解決不了的困難!”
多年前,李秋蓮到社區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旱廁改造。在她的帶領下,黨員和群眾都參與進去,半個月后新的沖水廁所建成了。
結親幫扶,脫貧致富
“大灣村一戶不脫貧,我堅決不撤崗。”2015年,余靜從縣城來到安徽六安市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任第一書記,村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落后面貌讓她大吃一驚,她下定決心要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
余靜沉下身子,與群眾一塊苦、一塊干:一方面,提高黨組織組織力,讓黨員與貧困戶“結親”幫扶;另一方面,大力發展產業,建設綜合茶場,建設光伏發電站,種植靈芝等經濟作物。2017年,村里實現集體經濟收入23.8萬元,村容村貌日新月異。現在,村民們腰包鼓了,心氣兒順了,笑容更多了。
出了名的“窮山溝”,交通不便、資源有限,怎么脫貧致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黨支部書記龍書伍硬是帶領村民,開出了一條致富路。下繡花功夫、搞精準脫貧,成立專業合作社,創建獼猴桃種植基地,帶領貧困戶開辦農家樂、開旅館、賣土特產……如今的十八洞村,年人均純收入達到10180元,村集體經濟創收53.68萬元,先后獲得“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文明村”“全國鄉村旅游示范村”等稱號。
因地制宜,呵護生態
“森林如果沒有了,還有綠水青山嗎?我們的生活還有發展空間嗎?”云南迪慶藏族自治州維西傈僳族自治縣塔城鎮巴珠村黨總支書記和勛常常捫心自問。
和勛介紹,村里樹木多,以前村民們習慣上山砍柴,這樣下去林子總會消失。后來,他們召開黨支部會議,決定禁止砍伐,并且提倡每個村民每年植樹3棵,現在村里森林覆蓋率達到98.2%。
和勛還帶領群眾開發太陽能、沼氣等替代能源,解決能源問題,設立黨員生態崗,成立巡山護林隊。同時,因地制宜,發展林果產業,走出了巴珠生態創建之路。2017年,巴珠村成了塔城鎮農戶存款最多的村子。
和勛驕傲地說,“我們把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